学生姓名:林润澜
毕业中学:合肥双十中学
就读院系:北京大学元培学院
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学习方法没有最好的、只有最适合自己的。下面简单分享我的高考应试英语的部分学习方法,仅供参考。
#1
复习
● 单词
单词量对英语应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临近高考的几天里,大幅度提升词汇量不切实际且没有必要。在制定单词复习计划时,我有如下几个方法:
01
制定系统的复习规划
例如每天复习固定数量的单词,尽量选择最常考、使用频率较高的单词进行复习,而不要追求记忆过多的生僻词汇。特别需要注意词组搭配,区分易混淆的词组,重点记忆常用意思。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,最好联系例句、相关的语境来记忆,这样记忆的效率较高。复习内容的选择因人而异,可以是课后单词表、学校归纳整理的常用单词、词组,也可以是自己平时整理的笔记。有时还可以借助相关的app。
02
有意识地摘录
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地摘录相关的词汇和表达,作为作文写作素材。听力的题干和原文、阅读理解、完形填空等都是素材来源。闲暇时间听英文歌、看英美剧等方式也是培养英语语感、记忆词汇的好方法——有时,不带功利的眼光欣赏英语文化的独特魅力,反而有意料之外的收获。
● 阅读
临近高考,因忐忑而大量刷题的做法十分常见。但事实上,多做一套题而相关内容恰好在高考试卷上出现的概率非常小。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这种侥幸心理,保持每天一定阅读量的同时避免过度刷题。
做题时,一方面要注意运用排除法等选择正确答案的方法,但另一方面,部分题目的设置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,因此不要过分纠结于答案,理解原文内容和题目的核心考点即可。可以归纳常见的设问类型,例如考查原因、文章结构、作者意图/文章主旨等。
#2
考试
● 阅读理解
做阅读理解时,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专注。
阅读顺序有两种:先浏览题目再阅读文本,带着问题读文章;也可以直接进入文本——两种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,而我更倾向于后者。在阅读时,要投入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,把文章当作一个整体来看,遇到生词或长难句时不要做过多停留,而应在标注后继续阅读,保证阅读和记忆的连贯性。
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,对某事件的原因、策略等内容标注序号,相关的时间、人名也可以进行不同的标记。对文章的整体意思和相关的细节有了把握之后,可能对部分问题没有答案,这时就回到原文;也可能对每个题目都有了明确的答案,但这时也需要回到原文进一步检验,确保答案的精确性。
在确定答案内容的情况下,还要检查答题卷上填涂的答案是否和脑中想的答案一致,避免粗心大意犯错误。
● 完形填空
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一样,在第一遍阅读时主要掌握文章大意和主旨,注意连贯性,不确定的地方先跳过。有些考查固定搭配的题目,不需要理解文章大意即可作答;一些题目需要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,联系前后文,因此需要多次阅读文章后再作答。模棱两可的题目,可以看某一选项是否与前后已作答的题目意思相矛盾。全部作答完成后,还需再次通读文章,看看有什么不当之处。
● 作文
对应试作文而言,积累素材和模板是必要的。阅卷时,可以先浏览作文题目,将头脑中储备的素材第一时间记录下来,以免遗忘。在做前面的题目时,也可以从文章中寻找灵感和启发。写作时,先在草稿上列好提纲,注意文章结构清晰,语句通顺、简洁明了,注意多用不同的句式,但不需要为了应用某个词而编造冗余的句子。正式写作时,注意字迹工整,减少涂改,尽量一气呵成。
|